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j9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j9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疏附农产物俏销羊城,“疆品南下”如火如荼
- ·国内首座国产9F5型燃机数字电厂年底在惠州投产
- ·珠海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请注意防御!
- ·马龙夺得2024年澳门国际乒联世界杯男单冠军
- ·2个小时查处4起酒后驾车
- ·全国地灾防治强调“群测群防” 严防“群死群伤”事件
- ·会计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 ·从广交会看外商在华支付便利化
- ·缅甸粤商会:26家会员单位暂未遭严重损失
- ·财政部: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9%
- ·神十八航天员李广苏:工作之余,想替孩子看看星星会不会眨眼
- ·新方案即将出炉!7方面措施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 ·中领馆再次提醒来美中国公民注意美方入境有关要求
- ·广东多地雨量或破4月纪录!华南强降雨何时减弱?
- ·两警务人员街头互殴,当地警方深夜通报:两名辅警解除劳动关系
- ·9508米!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投产